您的位置:首页 >栏目首页 > 年报 >

正确理解和践行斗争精神 热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研判了当今世界的形势,“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剧变带来挑战,应对挑战意味着斗争,“斗争”和“斗争精神”等已成近年的热词。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践行斗争精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理解“斗争”外延的广泛性,以把握“斗争精神”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要进行伟大斗争的必要性时指出,唯有进行伟大斗争,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紧接着又强调:“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由此不难看出,“斗争”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既包括与敌对势力进行政治斗争,也包括同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既包括与他人“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等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也包括同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上述现象作自我斗争;既包括与各种错误言行作斗争,也包括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因此,不能过于强调其“对抗性”斗争形式,仿佛一讲斗争就是经济、政治维度的“零和博弈”,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斗争精神”中的“斗争”是广义概念,它的本义是当主体遭遇是与非、善与恶的矛盾冲突时经过思想交锋后进行的自觉而正确的选择过程,同时也是指在前进的路上遇到障碍时勇毅前行的勇气与意志。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倡的斗争精神的实质就是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追求真理、修正错误,以及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克服阻力、战胜困难、解决矛盾时所展现出的积极活动和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所独有的高尚的政治品格。

斗争精神包括勇于斗争与善于斗争两个基本方面的要求,勇于斗争强调的是斗争的愿望与意志,善于斗争强调的是斗争的艺术和能力。勇于斗争是善于斗争的思想前提和主要动力,如果缺乏勇于斗争的精神,就不可能有争取胜利的内在动力毅力;善于斗争是实现勇于斗争目标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善于斗争的艺术和能力,就难以实现争取胜利的斗争目标。

发扬斗争精神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是,为追求真理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而拥有的自觉的斗争意识、敢于斗争的行动或本领、善于斗争的艺术和坚持斗争的意志。这四者构成了斗争精神理论的逻辑体系:自觉的斗争意识是发扬斗争精神的前提。风险与挑战不可怕,可怕的是承平日久、莺歌燕舞,意识不到风险与危机,一旦风险与危机降临便惊慌失措和悲观失望。坚定斗争意志是发扬斗争精神的关键。要斗争就会有付出和牺牲,而且斗争对象往往是未知而强大的,这必然使斗争过程具有艰难性和长期性。增强斗争本领是发扬斗争精神的核心。一些党员干部“开惯了顺风车、走惯了直行道”,一旦遇到重大危机或风险考验时就不会斗争,存在一定程度的“本领恐慌”。历史充分证明,赢得斗争的胜利,不是靠坐而论道、空喊口号,最终要靠斗争的本领来说话。掌握斗争艺术是发扬斗争精神的保障,唯有掌握斗争艺术才能在斗争中赢得先机。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扬斗争精神的新要求,不断增强斗争意识和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扬斗争精神意义的认识提升到了党性和关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同时对弘扬斗争精神的根据和必要性的理论认知达到了客观规律的深度,认为发扬斗争精神是对党的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客观规律的自觉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也增加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内容,这标志着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斗争精神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

发扬斗争精神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原则,以避免“内斗”或“乱斗”。对人民根本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是正确发扬斗争精神的政治立场,对真理的追求是正确发扬斗争精神的思想保证。在斗争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害怕斗争,甘当所谓“开明绅士”的和事佬,使小问题酿成大问题;二是不讲斗争原则和方法的“内斗”“乱斗”,比如,要避免将一般的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问题泛政治化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有勇无谋的斗争不仅事倍功半,甚至还可能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斗争的直接目标是取得斗争的实效和胜利,为此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其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这是发扬斗争精神的基础。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要求,解决问题是斗争的实践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和缺乏问题意识。有些人以强调宣传正能量为由,回避或不敢揭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担心会因此而影响人们坚定“四个自信”。自信是建立在理性自觉基础上的,如果无视客观存在的问题,甚至是以成绩来掩盖问题,那不过是自我安慰式的盲目自负。因此,牢固树立问题导向、问题意识,这是我们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思想认识前提和方法论要求。

其二,正确分析矛盾性质,这是取得斗争胜利的重要前提。事物即矛盾,矛盾即斗争,事物正是在斗争中得到发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斗争方法来解决,对人民内部矛盾中的各种错误现象的斗争最终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因此,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斗争方法要理性平和,任何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口诛笔伐、无情打击,甚至以斗争为名对犯错误的同志造谣中伤,最终不仅无助于帮助同志和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大的矛盾和混乱。

其三,培养刀刃向内的自我斗争的彻底批判精神,这是增强斗争精神的应有境界。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可贵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批评的武器一旦“刀枪入库”,“四风”就必然会盛行。我们不应总是习惯于对别人持批判的态度,而对自己则持非批判的态度。在斗争问题上存在着的“双标”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马克思所提倡的无情批判精神,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对敌人进行无情的批判,也要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无情的批判,同时,它还饱含着对拯救同志的深厚感情。因此,发扬斗争精神必须要严于律己,时刻反省自己身上的缺点和工作中的不足,要允许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更要勇于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斗争。

(黄明理,作者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新华日报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正确理解和践行斗争精神 热文
每日头条!公司问答 | 明阳电路:公司...
铜陵市《公务用车维修保养管理规范》地...
越南高考中文卷上热搜 华裔中文老师:...
天天视点!国茂股份(603915)7月3日主...
实控人被留置 卫宁健康业绩滑坡-焦点速读